咨询热线 

400-123-4567

纳米体育 > 纳米体育动态

纳米体育智能化施工总结赏析八智能施工篇
日期:2023年07月28日    来源:网络

  0、引言: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诞生在美国之后,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加入智能建筑的建设队伍,几乎所有的地产商都在宣传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如何的智能,有的称为3A智能大楼,有的称为5A甲级办公大楼等等,事实果然如此吗?智能建筑到底是什么?

  1、智能建筑概念:顾名思义,智能建筑就是智能的建筑,具有智能的建筑。关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各国不尽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典型的定义: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方面功能进行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

  欧洲智能建筑集团:创造一种可以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的环境的建筑,同时可以最低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本身资源。

  新加坡政府公共设施署:应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控各种设施,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有良好的网络设施实现建筑物内的数据交换;提供足够的电信设施与外部通信。

  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智能建筑协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该建筑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内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有效运行,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是智能建筑。

  香港苏廷弼提出评价智能建筑的8个模块:友好的环境,包括健康和节能;空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运行和维护的生命周期成本;人的舒适感;工作效率;对火灾、地震等灾害和结构的安全性;文化;高科技形象。

  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以上各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基本点是一致的即智能建筑的主体是建筑物,是空间环境,是借助综合布线C技术即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图形显示技术(CRT ),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是在建筑物内通过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把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有机整合为一体,使建筑物智能化 ,从而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建筑系统公司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改造了一幢旧建筑,在楼内铺设了大量通信电缆,增加了程控交换机和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他们将楼内的机电设备(变配电、供水、空调和防火等)均用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实现了计算机与通信设施连接,向楼内住户提供文字处理、语音传输、信息检索、发送电子邮件和情报 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设备自动控制和通信自动化。这就是史上第一 “智能建筑”。

  2、智能建筑主要特点: 2.1环境方面 : 2.11 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 2.12 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2.1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2.14 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2.15 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2.16 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2.2功能方面 : 2.21 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2.22 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 2.23 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 2.24 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 2.25 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发展的必然;在现代信息社会,建筑物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应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标志。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建筑节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节能优先已成为我国可持续能源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随着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的增加,办公能耗将越来越大,同时对办公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等要求也更加高。要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只有把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有机整合为一体,才能使建筑物智能化 ,从而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目前,美国新建及改建的大厦中的80%为智能大厦,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70%为智能大厦,中国开发商宣称他们开发的大楼都是智能化大楼。

  4.1设计方面:负责建筑结构及机电设计的总体院不同步完成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一般仅仅完成图纸报审必须的消防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业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才开始启动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委托工作,以至于经常出现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机房空间不够、结构荷载不满足要求、电力供应不到位、与其他机电系统设备的硬件接口不配套,或通信协议不兼容等问题。

  4.2产品供应方面: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产品多、技术新、领域广,导致生产供应商或商多而复杂,加上中国在产品制造技术标准、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方面没有统一规范,最后造成一幢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工程由一个个独立的智能化子而构成,并且因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与机电设备不匹配,进而造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无法正常运转。据统计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有70%智能化系统工程不能正常运转。不仅造成建设投资的无谓浪费,还直接败坏了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名誉。使人感觉智能化系统工程就是摆噱头,中看不中用,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4.3施工方面: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目前我国有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绝大部分专业承包企业仅有其中一种资质。他们与具有机电安装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的单位相比,无论是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管理能力、企业规模都较弱。由于系统多,几乎所有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分包单位也多,施工质量、进度控制、成品保护难度大。

  5.1在国家层面,加大智能建筑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从建筑业的发展、科技进步、信息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节能客观需要等高度强调建设智能建筑的必要性;从智能建筑的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本质特点出发,强调缺乏楼宇自控及其综合管理系统,设有再多建筑智能化子系统的建筑物也不能称为智能建筑!

  2完善相关智能建筑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建设。产品制造技术标准、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方面应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应把智能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求贯穿于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各阶段各专业,并相应调整完善设计标准及设计深度要求,关于施工和验收标准,应明确“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工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GB50300-2001中的“智能建筑”分部工程应更名为 “建筑智能化分部工程”,简称“建筑智能”。同时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即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为标准,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建筑”专业验收及评定。智能建筑的评审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安全防范、信息等系统便于测试量化,维节能效果难以评定。国家应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对政府、学校等行政办公大楼,应推行标准化设计,应设计智能建筑的经济考核量化指标。设想如下:A:建安投资

  C:一定期限(如一年)的平均综合运行成本,包括运行维护费、水电气等消耗、设备检修费等,他与建安投资及智能化系统密切相关。

  3设计:业主在委托设计、设计院在设计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均应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执行。靠 “建筑智能化工程”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能完成“智能建筑”的设计的!解决设计问题是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根本出路!解决设计问题是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唯一出路!南京某建筑面积20多万平的商业综合体,空调与智能化为两家承包商,空调是“设计+供应+安装”(EPC)包死价合同,承包商为节约成本,空调水设计为定流量系统。智能化系统承包商从物业管理及节能角度出发,说服业主建设了完善的楼宇自控(BAS)及其管理系统(BMS),投入近3000万,但因与机电设备,主要是空调设备不配套,设想的监控管理及节能等目标均难以实现。再如像南京、上海这类冬夏温差较大的地区,如果建筑物外墙设计为全玻璃幕墙,这时即使水电暖及智能化系统配套再好,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问题,这样的建筑物就不是“智能建筑”。

  4施工:鼓励具有机电安装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的单位申请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及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以根本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能力及管理协调能力;提倡包括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内的机电总包,目前的总包单位多从土建发展而来,他们的机电安装能力一般相对较弱,本人不支持项目总包。目前的项目总包,实际运转都是管理总承包,而非施工总承包,以至于主体工程分包、转包、再分包现象难以杜绝!

  6、结束语:总之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客观上使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必然!

  [1]李明海,鲁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1

  所谓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基点,兼有建筑所需的设备及网络通讯体系并实现办公自动化,是结合体系、结构、管理、服务及他们之间的组合优化以便向大家供给一个有效、方便、舒坦及安全的环境的建筑体系。

  智能化建筑是一种以高科技为平台,结合人、环境、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办公环境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户的使用需求、综合考虑投资者和产生的经济利益及工程完成的效率等的不同导致了每座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不同,但总的来说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化智能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2)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CS(通信系统);(3)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BAS(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下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且这三个体系并不是散落没有关系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

  所谓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又称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首先,它是对建筑物内的所有机电设施通过使用一些现代的传感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来使其达到自动化。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给排水及电气等有关的设备属于BAS监控的范围,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监控和控制,以确保各种设备可以稳定、安全、有效的运行,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最后此系统应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作出快速检测的功能。

  通信系统(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TES)是用以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主要功能有语音通信、文字通信、图像及数据通信。

  将程序控制用户的交换机(PABX)为中心的语音通讯网络以及建筑物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在一起,这些系统中设备通过配备新型的信息技术组成智能化建筑的核心地域。为了保障楼内住户语音、图像、数据等的传输即一切语音与数据的通信建立了通信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需与楼外的公用电话网(PSTN)、卫星通讯网、因特网等远程数据通讯网连结以便达到信息交流的互通及资源的共享。

  作为智能建筑基本要素之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SA),其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本系统应能通过收集、储存、处理及搜索等方法对来自建筑物内外的的各种信息并给以综合处理纳米体育。其次,处理文字、识别板块、图像及图形的处理、信息的检索并对所得到的情报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的管理、电子邮件及数据的交换、接待来访、电视会议及广播宣传等功能均是办公自动化体系所要提供的。最后,对于提供辅助决策功能并实现为办公事服务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决策支持体系是对较为高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出的要求。如,专用型的办公自动化体系可以对特定的业务进行处理,如酒店及物业管理、商业及金融管理、档案及图书管理、停车费及交通费等的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服务管理。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可以适应变换的高度灵敏性是智能化建筑环境的主要特点,如建筑物内的房间设计为具有活动性的开间及板房。大房间可以隔成不同的小隔间,组成小隔间的小版块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的变换。其次,为了适应用户的更换及其使用方式的变化、设备的位置变更及其性能变化等各种情况,管线设计应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作为现代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智能建筑与普通建筑有个很大的区别,即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及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办公自动化等。

  举个例子说明,如采暖及排风系统采用焓值控制、设定值与间隔变换的自动控制、启动及停止的最优管理等使建筑物的能损大量下降,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

  通过将各种新型技术及设备不断导入智能化建筑体系,如计算机及公共数据网络,使智能化建筑迅速发展且内涵容量提高。

  智能化体系施工的主要工作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大系统下子系统的设备及控制体系的安装,各个系统的布线工作,各个系统完成后的试运行,中央控制体系的安装及调试等工作,这些工作内容繁重复杂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情况下,智能建筑所耗费的时间是总工期的一半,并且智能化系统所需的控制体系及设备所需要的技术及施工要求较高,各子系统间除了要与土建方密切合作之外还需它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如安装及调试的工作等。

  由于智能化建筑所需的设备要求较高,导致了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较大。

  (1)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密切联系,通过此可以获得建筑物的管理信息(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的计算机及工作站等)。如,使建筑物内空间的预约管理系统与排风及空调设施联合;把自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联合起来。

  (2)远程通讯系统与建筑物管理系统的合作,这个联合可以使用户通过在旁的如电话作为终端来变换温度及湿度、调试温度及湿度直到确认、资源的损耗量及通知设备的运行状态、紧急状况时的报警通知、照明及空调的使用及停止,还可以通过监视设备对几座建筑物进行监视以减少犯罪率的发生。

  (3)办公自动化与远程通讯系统的配合,使独立存在的建筑物通过信息成为一个管理中枢。

  由于技术条件等的不成熟且规模较小,因而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初期其工程量较小,对整体工程的影响较小,如进度、费用及质量方面,导致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类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引入计算机通讯设备等高新科技于传统的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的概念逐步形成了,导致了传统建筑物内的各种较弱的体系日趋成熟且智能化、功能日益强大并于建筑物的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智能化系统自身结构复杂、涉及面较广,施工难度大,且在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性较强,故在规划方面及工程的实施方面均有大量的协调及管理工作。因此,智能化系统建设在建筑工程上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基本程序:(1)外部条件的调研及对用户需求的考量;(2)对智能化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3)专家审批;(4)进行施工招标及智能化技术规格书的制定;(5)确定设备及工程的供应商;(6)施工图的最后审查;(7)施工调试阶段及培训管理人员;(8)试运行及验收阶段;(9)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各个智能化系统建设的事例可以看出,若按照规范合理的程序进行施工运作就可以快速高效的控制智能化建设的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度,从而使建成后的建筑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否则将会斥巨资而成果较少。

  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项目的策划及设计阶段、招标及投标阶段、工程的实施阶段等,其包含了通讯、管理控制、语言图像及计算机等多个技术领域,还涉及投标及招标过程中施工方面的内容,如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工程的验收、人员的培训及工程和设备的保修问题。这些工作需要与业主、设计及施工方、设备提供方等各个分包商共同协作和联络完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化工程需采取的项目功能的定位;设计需求及设计总体方案意见的编写;施工过程的技术定位;设备的选择;工程招标及投标等所需文件;各个分包商商业道德及资格证书的审查;对设备招标技术的审查;进行商务谈判及签订合同;除此之外还有执行合约及工程协调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包商与设备供应商及设计院的关系;(2)分包商与总包商的关系;(3)总包商与土建方及装修方面的关系;(4)市政部门—电,水,气与总包商的关系;(5)城镇通信部门—电话电视局,数据处理部门与总包商的关系;(6)城市公共管理部门—消防局及公安局与总包商的等关系的工程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详细审查设计及施工图;②对于总包商上提的施工管理计划及施工组织的设计进行审查和批准;③在与分包商及设备供应商签订合约时要严密监督;④在设备及施工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时要严密监督;⑤在安装及调试设备时进行监控并注重系统的联调;⑥当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必要时审查并批准设计的并更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及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⑦随时监控施工的进程及质量;⑧施工完成后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调试验收及试运行;⑨正式验收系统并签发验收合格证书,收集并整理竣工图、竣工文件等各方面的系统软件。

  目前,我国通常是由业主自行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程。例如,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定位及招标文件的制定,按业主的要求由设计院制作和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及相关图纸,对系统设备及工程招标、评标、设备供货商和工程承包商的选择均是由业主来完成的;供货安装调试由弱电设备供货商完成,详细的设计图纸也是由设备供货商向设计院提供的;供现场安装施工用的较正式的施工管线图由设计院提供;由工程总包负责协调管理现场的安装施工。

  智能化建筑包括许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有着比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在其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由业主提出功能需求, 通常情况下由设计院负责设计, 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的实施细则,几个方面不能联系起来,存在普遍的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在工程建成之后,导致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在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质量监督、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会出现许多问题。

  (3)技术产品方面,从智能化建筑技术的研究到智能建筑产品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引导、协调和支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硬件和软件产品。

  (4)在工程咨询与管理、工程技术与产品评估方面存在着技术服务不足的问题。

  (5)一些“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广泛存在。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很少,出现问题很难及时解决。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不重视,尤其是对在建设时就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放任自流。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以及多功能化的要求,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虽然智能化建筑起步很晚,但是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另一方面纳米体育,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可以把有限的资金和建筑空间进行综合的开发利用,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和有限的资源,又能节省建筑运行费用。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管理发展趋势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对智能建筑建设的方法论更加重视。智能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立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可以应用到智能大厦当中去,比如说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实施、安装调度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支持环境等。

  (2)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的建立。智能建筑是一不断发展的体系,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最长的生命周期是50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生命周期是5-10年,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只有3-5年。如果将开放式系统应用于智能大厦系统,它就能持续不断的吸收和引进新的技术,及时更换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大厦设施运行得更加完美。因此,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对智能化建筑工程研究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安全使用和正常运行,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工作效率,专家认为这些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从文本文件和声音文件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的传送,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采用,此外,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多媒体通信。同时多媒体人机接口(多媒体终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4)网络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智能大厦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智能化楼群,甚至是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城市等。目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这种趋势成为可能。

  (5)用于智能建筑的软件和协议的建立。智能大厦是一个广泛的电讯环境的体现。在这个环境里一个主干网与大量的子网联系在一起,而且设备运行参数范围大。这就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包括在网络协议内。此外,我们还有许多外部的网络协议与智能大厦网络接口。

  (6)一些学科的兴起,比如说仿生学、生物气候学、生物电子学、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新材料学等等学科的发展,都慢慢地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 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得以实现。

  (7)由于不同交叉学科的综合导致新的行业和新的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智能建筑是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虽然建筑智能化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虽然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产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水平还较低,许多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智能化建筑的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因此我国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还需要一起努力,加强智能化建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为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智能化实现了人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控制的目的,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对信息的有效收集、存储、分析、处理与交换的能力。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对工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需要加强对系统集成做更深层次的系统优化设计、协调、监督及验收。我国在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继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为我国的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打好基础。

  建筑工程实施前,技术管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交底资料,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到人。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设计要求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施工工序交接时使建筑结构与装饰等其他结合部位的施工交接清楚。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每道工序,按照设备物资制度对进场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对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不能用于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有安装工程的对安装质量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在设备、材料的选购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选择供应厂家,同时,要明确区分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控监控供应商,要认真详细的把设备的型号、材料跟生产厂家交底,并保证其设备及材料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各子系统的设备接头必须相互匹配,并为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头能满足施工要求,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各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关联的系统中。

  对于较专业的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系统应消防、公安部门验收合格后再能用于工程中,自成系统,应建立独立的控制系统确保接口、协议的相对开放,进行数据交换。安全系统要加强对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门的设防情况的验收,合格后才能运行。系统集成检查系统的接口、通信协议和传输信息等要满足系统集成要求,使计算机网络能实现对各系统的控制。

  建筑智能化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对设备和材料严格进行进场检查,看设备及材料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应在土建工程和装饰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进行,对各种探测器及传感器的安装要保持与建筑装饰和机电安装的协调一致,施工单位完成安装后,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待业主、监理、设计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机房是智能化建筑的控制枢纽,应严格控制机房的施工质量,机房在敷设架空防静电地板时,其高度要满足能敷设地下管线的要求,机房高度要留有足够的配线空间,以满足配线施工时的需要。供电应采取两路电源,并可在末端进行那个自动切换,弱电系统的接地要满足峰电位联结的要求,弱电竖井可单独设立接地干线 设备安装

  现场控制器安装前应对安装位置进行考虑,尽量安装在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以方便进行检修,对于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考虑安装后能正确反映其检测性能的地方,管道上的传感器的开孔和焊接,必须确保被测量的管道的压力试验满足要求后,进行清洗、防腐和保温处理后开始施工,保证设备安装的整齐和牢固,便于加强维护和管理。

  光缆施工前应认真检查光缆是否有倒刺、漏洞等问题,经检查无误后,进行综合布线,进行连接硬件、跳接线等,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到施工现场后,要加强对其进行检查,主要运用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进行较确定,综合布线的对绞线缆端接时,每队对绞线要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要小于规范规定的长度要求。

  智能化系统安装完成后,可根据事先制定的检测方案进行初步调试,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与其他系统要建立联动关系,以保证智能化技术控制的整体性,等检查数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符合系统要求。同时要对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及系统功能进行现场测试,所有的系统都测试无误后即可进行正式工作。

  智能化技术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建筑智能化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单一的技术和设备产品,而是在实践中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等综合运用的产品,要使智能化技术得到发展需要多个行业、部门的协调发展,需要制定统一计划。在智能化技术运用中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有效协调,使智能化不能有效发挥。智能化建筑虽然在世界上得到一定的应用,总体来说,技术不是很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还需要很多部门大力配合。

  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不光光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多领域共同合作的问题,由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起步较晚,其市场主要以国外的技术为主,针对这样的形势,政府应加大对此类技术的扶持力度,才能促使智能化的有条不紊的发展,跟国际智能化技术接轨。在实际的应用中要加强对技术的协调,只对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进行系统间的协调是不够的,更需要协调项目过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纳米体育

  智能化建筑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多,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受传统的设计思想较深,以致不能有效地进行智能化建筑设计,对产品的设计产品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虽然已开始进行智能化技术的研究但对其发展策划还未制定详细的细则及技术政策的激励机制,还未能与知识经济技术的紧密结合,所以我国仍需要加大投入,推动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是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为了跟国际接轨,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由于智能化技术涉及的范围广、专业多、学科多等需要相互之间协调,才能推动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建筑工程智能化的专业水平,实现多专业、多部门间的相互协调。

  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施工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做好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当前施工企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3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筑智能化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和供需链条的断层已是一个公认的问题。我国在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很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奇缺。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智能建筑本身发展时间不长,国外20多年,国内也才10几年;二是由于智能建筑是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高等学校原有的相关专业都无法全面覆盖;三是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很快。

  纳米体育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信息都充斥在我们的身旁,其中这些信息的大部分是垃圾信息,不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如何筛选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对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并结合本身开发项目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其实,此过程不仅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还为奠定企业地位、打造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智能建筑的建设期间,不重视智能建筑施工管理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滞后,实际上,由于智能建筑的科技含量较高,相应地,也应该采取知识型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在管理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购房者一方面无法接受这种高投入的知识型管理方式,认为收费过于昂贵,但另一方面又要求高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物业公司而言,要聘用智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无疑要付出更高的薪水,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显然,大多数的物业公司是难以接受的。他们更愿意招聘一些非专业人士且对薪水的要求较低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智能建筑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地解决,致使系统无法正常稳定运行,不利于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和推广。

  施工方案包括设备的使用、材料的选购、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进度等各项工作的设计,此外,还有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组织筹划及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设计方案的论证与评审也是设计质量的保证措施,应该从可行性、实用性、标准性、可靠性、稳定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在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施工布线一定要满足标准的通用器材,还包括设备、器材、仪表以及传输介质等都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更要考虑器材与设备的兼容性,从而保证这些器材和设备的效果能达到最佳化。

  基于我国建设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政府有明确规定,智能建筑的设计一定要重视,它必须有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并且还要有该设计公司进行负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不少建筑项目的设计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避免了许多不合理的的设计。

  在进行建筑实施过程中,从进行设计方案到工程竣工,需要我们精心严格的控制,当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时,一定要通过专家的论证,确保可行度。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控制好加工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

  相对于项目经理智能施工、技术总监、质量工程师而言,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施工水平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施工队伍中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重点施工区域的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应的业务能力考核,考核通过后,应帮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做到尽可能详细的分工。对于项目经理岗位而言,负责人必须拥有丰富的弱电系统工程现场管理和操作经验,具备协调项目参与各方关系的能力,从而为施工进度和质量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施工方技术总监岗位的负责人则必须具备参与大中型弱电项目的经验,从而能够胜任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指导的工作任务;质量工程师岗位的负责人除了要掌握弱电系统工程的相关特点外,还必须能够熟练应用各项验收标准,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以此确保施工质量。相对于这些主要的负责人,建筑智能化施工对于一般施工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也必须具备综合性的业务素质,要能够领会设计单位的用意,服从管理者有关设计规划的指导和要求。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具备熟练运用综合布线工艺的能力,以便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量自控。

  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外,建筑行业自身也要加强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主要是统一规范行业术语,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做到有章可循。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实际管理中的优劣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智能化行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只要找准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获取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多个部门从多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为完成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我们期待建筑施工的智能化拥有美好的明天。

  建筑智能化将会是今后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产品升级换代越来越频繁,对施工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分析总结,才能做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工作。

  [1]赵锦锴,杨一伟,张守军.专家论证制度与施工安全状况的改进[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

  [2]郭强.浅谈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施工工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5).

  为切实做好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结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聚集制造业关键核心环节,分类、分步推进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为主攻方向,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推荐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条件准备。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通过试点示范,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提升我省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高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

  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总结以往试点示范开展情况,制定实施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情况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指标体系。

  以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型制造领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在机械、汽车、船舶、家电、电子信息等离散型制造领域,组织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互联共享。

  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加快推进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工业软件、机器人以及高精密数控机床及系统、工作母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装备和系统的自感知、自适应、自诊断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

  在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智能交通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轻工消费品等领域开展智能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试点示范,强化产品网络化特征、功能可扩展性和人机交互能力,提升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软件系统的自主化率。

  开展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大数据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制造业服务化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产品运行与应用状态报告的自动生成与推送服务,提升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化管理集成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企业智能服务生态系统。在物流管理、能源管理等智能管理新领域开展试点,提升物流企业物联网应用和仓储管理、企业智能调度和能耗优化水平。

  在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云制造、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开展试点示范,完善企业网络平台功能,加强企业大数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信息基础保障能力。

  在组织实施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基础上,在机械、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五金家电、建材、民爆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流程关键环节的智能管控水平。

  对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进行典型先进经验总结,分行业、分地区进行试点示范应用交流和推广。

  (一)成功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相关项目。

  (二)作为省财政资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参考,市、区各级财政资金根据相关政策给予支持的,按具体规定执行。

  (四)成功入选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项目单位,优先推荐入选广东省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

  建筑施工涉及到各种专业,如智能化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无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必须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不尽如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应与业主、土建总包、监理、各主承包协调,应切实遵照业主所确定的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施工,保质保量地执行合同细则,并根据业主提出的变更通知,及时与总包、监理、各主承包协调沟通,快速制定变更施工方案,同时遵守总包、监理、土建等各承包商所制定的规章

  (1)投资规模大。随着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占整个建筑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越来越大.达到6% ~8% ,有的甚至超过10% ,所以现在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达到1000万的项目屡见不鲜。

  (2)涉及相关方多。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和业主、监理 设计、审计 质检、安监等部门联络.施工现场要和土建、机电 装修等单位协调。

  (3)系统门类多 集成要求高。目前智能化程度高的建筑一般有十几个子系统 医院、公检法、体育、会展等建筑还有专用系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已经经历了2O多年的发展.在发展的初期,人们习惯把智能化纳入lT行业,我国最早的综合布线规范由当时的邮电部牵头起草.相关的工程验收等管理职能也由邮电或通信管理部门承担。那时的智能化工程公司大部分都是IT企业,一般采用lT项目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建筑智能化工程。随着智能化系统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设计、招投标、施工 验收、结算等环节完全和建筑工程结合起来。主管部门已经把建筑智能化工程完全纳入工程建设管理范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出台了关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概预算等相关规范标准 大部分智能化承包商也是按照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智能化项目。所以 笔者认为.智能化工程实施的策划可以参照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素.从 人” 、 机 、 料”、 法 、

  项目中标后.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工期、系统的复杂程度、管理要求等方面因素组建相应的项目部。项目部应该包括项目经理 技术工程师、施工员、安全员 质检员、预算员 资料员、材料采购员等。如果项目规模不大,不一定需要每个岗位配置一人.可以兼任。项目经理是项目部最重要的岗位,在进行项目部人力资源策时,需要对项目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对拟派项目经理的资历、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其它人员的配置要能在某些方面弥补项目经理的不足,譬如项目经理对某一子系统不熟悉 那么项目部的其它人员中一定要有人熟悉。

  其次是施工作业人员.目前大部分智能化工程项目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工程实施前要对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类似项目业绩 施工作业单价 劳务费用结算方法、以往项目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各施工阶段劳务作业人员进场计划 特别是对带班工长和不同施工阶段.如管线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的施工人员的作业技能提出明确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工程和土建工程不同 其施工机械相对简单,劳务分包单位一般配有常规的施工机械,作为工程承包单位需要考虑系统检测设备,部分特殊项目如体育馆。展览馆等需要考虑施工用脚手架.以上设备主要靠租赁解决。如果公司每年的施工量达到一定数量.可以考虑购买部分检测设备(如布线链路测试仪) 对于实施周期长的大型项目可以考虑购买脚手架.等工程完工后再卖掉.这种方法比租赁设备节约施工成本。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子系统多,各种材料五花Jkf-j 材料采购计划是否合理,对于项目实施是否顺利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第~类为系统设备.这类设备在合同中有明确的规格数量型号要求,如布线系统中的模块、配线架,安防系统中的摄像机、矩阵.会议系统的话筒、音箱、功放等 第二类为通用材料,这类材料在合同中有规格数量要求.一般不规定品牌.如果规定了品牌就可以归入上述第一类材料,如桥架 线管等第三类为辅助材料.这类材料在合同里面没有具体体现.却是要完成施工作业必须具备的材料.如桥架横担、管道吊杆等。以上三类材料可以采取不同的采购方法.第一类材料占整个工程成本的绝大部分.这部分材料一般在工程的后期使用,采购部门要根据项目进度 考虑公司内部采购流程的时间和设备订货周期(特别是进口设备).第一类设备不宜过早到现场,否则设备到现场后的堆放和保管难度很大.同时也会占用公司的周转资金。第一类设备单价昂贵 采购周期长.签订采购合同前.采购部门要和现场项目部确认设备数量.型号是否有变更。第二类材料主要在工程施工前期使用 由于此类材料一般不规定品牌 而且材料单价低、体积大.所以此类材料可以考虑在工程所在地采购.减少运费支出.材料数量也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分批到场.减少浪费。采购部门需要提前到工程所在地考察材料市场.提前做好采购准备。如果该材料有指定品牌,就按照第~类材料的采购办

  法实施。第二类材料中有些特殊情况.如非标制作的操作台、屏幕墙等 虽然没有具体型号和规格 但此类设备需要和客户确认式样和颜色.所以要提供效果图和色板给客户确认.防止设备运到现场客户不满意退回的情况发生。第三类材料数量比较少 很难做出确切的采购计划.可以由项目部采购或者委托劳务分包单位采购。

  项目中标后.承包单位要及时组织设计、工程人员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对项目图纸 设备清单进行消化.投标阶段的技术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使投标文件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中标后的技术工作要对项目的可实施性进行评价纳米体育,对系统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要仔细分析,对于技术和商务方面存在风险的地方,如不合理的配置和明细亏损的子项,要提醒项目经理做好准备,找合适的时机变更.对项目部进场后需要协调的重点和要点进行交底。

  当前工程施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垫资.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工程承包单位非常重要。所以,制定合理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是工程实施策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参照财务现金流量表的定义.项目实施的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视为现金流出 项目收款视为现金流入.我们可以参照施工进度表和工程量清单制作单位工程的现金流量表。智能化工程的付款方式~般有按里程碑时间付款和按月形象进度付款两种。按里程碑时间付款一般分施工队进场后、隐蔽工程验收合格、主要设备到场、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按这种方式付款.则大部分工程款在主要设备进场后支付,所以采购部门在确定采购时间和与设备供应商谈设备采购账期时尽量做到收款和付款同步.这样就不会占用公司大量周转资金。如果按月形象进度付款,就要求现场项目部每月及时足额申报工作量 以减少公司垫资的压力。

  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整个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及施工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重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完善设计规范标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给整个工程竣工提供有效的质量保障。

  建筑智能化系统通常是指以建筑为基础的,又具备了一系列诸如自动通信系统、建筑功能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可看作是电子信息、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先进科技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现代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它们在建筑中实现了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管理,其目的在于使建筑变得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常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消防联动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等。

  有的设计单位或系统设计者因不熟悉智能建筑设计方法与相关设备的技术,并且设计中又几乎没有可供完全参考的标准版本而不能完备地完成专业设计,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更显其弱势,再加上未能负责地去理解和挖掘业主的实际需求,以及缺乏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特点等因素,故造成方案设计瑕疵较多,未能最大限度满足业主实际需求。

  相对土建、强电设计而言,部分设计院因专业编制或骨干人员不足而对建筑智能化方案设计不够重视或力不从心,加上又收不到专项设计费,只好将很多设计的技术问题遗留给系统集成商做深化设计时一并解决,设计院只负责盖章审核。这会给工程实施带来许多隐患,一是容易与其它系统(强电、水、暖)管线敷设产生冲突;二是因商业利润考虑多,导致系统数量配置过多,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资源浪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单位是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由投标产生的,设计单位在设计完图纸以后还要参与材料和设备表的制定,以供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审核,但是由于报表的内容和评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不良现象,给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建筑施工设备报价表中,很多设备项目不齐全,导致智能系统工程项目的清单出现很多问题,智能化系统工程商务报价的评分非常高,使得系统集成商在投标的过程中虚报项目和价格,从而引起很多机器设备不符合施工要求,严重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另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给工程施工的质量带来重大影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中存在很多不良现象,例如,真正现场施工的不是中标的建筑单位;现场的负责人只是一般的管理人员而不是建筑项目经理;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有的系统技术含量高,系统集成商没有要求设备供应厂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等。

  (1)设计者在做总体设计之前要清楚设计的依据,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讨论需求书,而不是简单机械的理解业主的需求书,如设计者对业主需求不做全面的分析,简单机械的作出设计,就使得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不全,图纸不能给人建立起清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因为,多数的业主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有一些子系统的概念,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是需要设计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业主的需求书与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能的搭建起来。设计者在确定设计内容之前,应综合考虑投资费用、业主提供的设计需求书、《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配置,并且进行优化组合。设计者设计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内容必须是确定和清晰的。

  (2)制定正确的设计流程,协调好各个单位之间的设计能力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筑流程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流程是有区别的,前者多了一个系统详细设计和评审的环节,体现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BT)与信息技术(IT)结合起来的特征。这也是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设项目过程必须经过的环节,否则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项目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用户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系统规划书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统的总的要求,如系统的总目标和主要指标,配置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使用和运行维护目标,整个经费概算、工程进度要求。在详细设计阶段要做好技术设计与施工组织设计。在具体实施中,要纠正总体设计中的错误,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应用,这是深化设计的任务。系统集成商的责任和水平也就体现在深化设计过程中的优化设计。

  产品更新快、技术更新快是智能化工程的又一个特点,有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原设计的产品有可能会停产或技术更新。此时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会对原系统产品进行调整,不同品牌的智能化产品外型尺寸、安装方式、接线方式、系统联网方式等具体工艺各有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调整后不同产品在征得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之后提出有效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智能化系统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型号繁多,对其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首先需要监理单位联合施工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对材料的规格、型号、厂家等予以严格检测,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与施工单位招标书上所选材料一致;②监理人员应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材料进场需要出具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证件,监理人员对材料的外观验收完毕之后,填写材料验收单,签字确认之后方能允许材料入场;③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设备,还应进行抽样测试,如智能水表、电表等应随机抽样送往当地质监部门监测。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卡,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环节,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工程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招标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一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 我们了解到, 智能建筑不是简单的将智能系统与传统建筑机械的结合到一起的过程, 而是将传统建中与智能系统合二为一, 力争使两者天衣无缝。在设计施工程中, 我们不仅要将传统建筑所起到的作用发挥好, 还要将智能系统的功能发挥出来,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称的上智能建筑。

  [1] 黄德津. 浅议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及施工与各专业的配合[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7(11)

  [2]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开放性再认识[J]. 电气应用. 2005(12)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舒适度、便利性及节能等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发展迅速并成为未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集现代建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 统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 便利的建筑环境。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大厦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按事先确定的日历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对室内环境不同标准实施自动控制,自动升降室内照度与温湿度,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

  室内办公所必需的通信与电力供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在室内分布多种标准化的弱电与强电插座,只要改变跳线,就可简捷、快速地改变插座功能。

  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应用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而且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有的设计产品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用户的各种需求,在软硬件的设计方面,还比较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而且很多建筑的需求者对建筑单位的智能化设计期望比较高,这与目前的人员水平形成矛盾,由于目前的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在建筑竣工后也还是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建筑的集成性比较差,监控点的配置不够合理,建筑的控制精度比较低等,这些都会导致建筑设计日后的管理困难。

  近年来,智能建筑设计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的设备和系统规范都还不够健全,这导致工程的规划、设计、监督以及竣工验收等,都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法规,致使很多智能化设备在验收的时候没有工程测试、没有验收规范和标准,也就不能真正检验产品的合格性。

  智能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考虑了业主的需求,待他们提出相应的需求之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案的提出等,而深化的设计和具体的功能实施则是由功能系统集成商来完成,这导致了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脱节和不协调。智能建筑设计的系统集成商具有怎样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会对建筑业以及相应的智能建筑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系统集成商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程度比较高,在管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很多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智能系统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注重建设过程而轻视管理是我国目前智能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的用户对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意识还很淡薄不够浓厚,因此,在选择建筑的物业时,所选择的物业也不能满足业主的各种智能化要求和目标。有的时候,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一味地降低智能化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知识层次,导致智能化系统不能正常有效的工作,很多开发商也不能提供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和高利用率,业主也无法真正享受到智能建筑带给生活的便利和好处。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物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设计初期业内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在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结果。在建筑物本体的方案设计中,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就应该开始紧密配合,除了在竖井、层高、垫层和吊顶等方面的局部调整进行微观配合以外,还必须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调整进行微观配合以外,还必须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调整进行宏观配合。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不同专业工程师和工程师之间都必须紧密地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

  审评过程与建筑主体的方案审评大致相同。批准后的方案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系统设计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系统设计施工图已基本完成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解决方案、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完整的、全面的系统设计图作为日后的招标、投资工作、优化设计等的需要。

  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统一后报业主批准实施。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智能施工、实用性、开放性,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系统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智能建筑系统的建设发展将朝着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前进,为了使智能建筑系统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我们应不断进行设计研发,使系统更优化,功能更完善,保护更可靠,节能效率更高。从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